中文

2024-03-08

产品属性对Axi-cel二线治疗LBCL的疗效与安全性影响





全球多中心Ⅲ期随机对照试验ZUMA-7研究已证实,对于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(R/R LBCL)患者,与二线标准治疗(SOC)相比,Axicabtagene Ciloleucel(Axi-cel)二线治疗的疗效显著更优,安全性可控[1][2]


然而,仍有不少患者对嵌合抗原受体T(CAR-T)细胞疗法表现出原发性耐药(无应答)或继发性耐药(初始缓解后复发),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CAR-T细胞产品特征和患者特征与治疗耐药和安全性之间的相关性。


本研究分析了ZUMA-7研究中接受Axi-cel治疗患者的临床结局与CAR-T产品的药代动力学、血清药效学以及Axi-cel产品和单采产品属性的关联性[3]










Filosto S, Vardhanabhuti S, Canales MA, et al. Product Attributes of CAR T-cell Therapy Differentially Associate with Efficacy and Toxicity in Second-line Large B-cell Lymphoma (ZUMA-7). Blood Cancer Discov. 2024;5(1):21-33. doi:10.1158/2643-3230.BCD-23-0112.

  • CAR-T细胞扩增峰值与临床缓解和安全性有关。


  • 单采血和最终CAR-T产品中CD27CD28+初始T细胞表型(CCR7CD45RA+)与增效减毒和较少的既往治疗线数相关。




研究方法

本研究基于两项临床试验(ZUMA-7研究与ZUMA-1研究的队列1与2)的安全性分析集中的可评估样本进行分析。ZUMA-7研究的安全性分析集定义为随机接受≥1剂Axi-cel(目标剂量为2×106 CAR-T细胞/kg,最大目标剂量为2×108 CAR-T细胞)或SOC的患者。ZUMA-1研究的安全性分析集定义为所有接受Axi-cel治疗(任何剂量)的患者。ZUMA-7研究的疗效终点包括无事件生存期(EFS)、无进展生存期(PFS)、客观缓解率(ORR)、最佳缓解、缓解持续时间(DOR)以及持续缓解等,安全性终点包括细胞因子释放综合症(CRS)与神经事件(NE)发生率等。


通过qPCR(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)进行抗CD19 CAR-T细胞的药代动力学分析。在CAR-T细胞制备过程中分析Axi-cel产品的T细胞表型与其他属性。采用流式细胞仪CellCarta进行各表型T细胞的检测[中央记忆T细胞(TCM)、初始T细胞、效应记忆T细胞(TEM)、终末分化效应记忆(TEMRA)T细胞、CD27CD28+天然CD4 T细胞、CD27CD28+初始CD8 T细胞和CD27CD28+初始T细胞等] ,以各表型T细胞数量占总T细胞数量的百分比计算。使用经过验证的Meso Scale Discovery方法(Medpace)分析了29种血清细胞因子、趋化因子和其他炎症标志物。



研究结果

CAR-T细胞扩增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

Axi-cel二线治疗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显示,CAR-T细胞扩增峰值与客观缓解具有直接相关性(图1)。对于持续缓解的患者(n=70)与缓解后出现进展的患者(n=64),两者CAR-T细胞扩增峰值水平相当(图1),且高于原发耐药的患者(n=20)。


图1 CAR-T细胞扩增峰值与持续缓解、缓解后进展、无缓解患者之间的相关性


CAR-T细胞扩增峰值与≥3级NEs显著相关(p=0.0006),发生≥3级NEs患者(n=33)的中位CAR-T细胞峰值是发生<3级NEs患者(n=129)的2.6倍(图2a)。尽管CAR-T细胞扩增峰值与≥3级CRS无显著相关性(p=0.2040),但发生≥3级CRS患者的中位CAR-T细胞峰值是发生<3级RCS患者的2倍(图2b)。


a

b

图2 CAR-T细胞扩增峰值与发生≥3级或<3级NEs(a)和CRS(b)之间的相关性


此外,尽管可评估样本量较少(n=45),且检测水平较低,但在CAR-T回输后第3天每μL血液中CAR-T细胞的数量与持续缓解相关(p=0.0439,图3),但与不良事件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性(CRS:p=0.48,NE:p=0.56)。


图3 回输后早期(Day 3)CAR-T细胞扩增与持续缓解之间的相关性


Axi-cel产品中的初始T细胞与疗效之间的相关性

初始T细胞占总T细胞的百分比水平(以下简称初始T细胞百分比)与疗效指标呈正相关。与缓解后进展和无缓解的患者相比,持续缓解的患者的初始T细胞百分比水平升高(p=0.0408,图4)。与此同时,初始T细胞百分比水平与EFS的改善显著相关,无论初始T细胞百分比>中位值或≤中位值,Axi-cel治疗的EFS改善程度均优于SOC(p<0.0001,图5)。


图4 在持续缓解、缓解后进展以及无缓解的患者中,初始T细胞占总T细胞的百分比


图5 基于初始T细胞百分比中位值(>中位值 vs ≤中位值)和治疗方案(Axi-cel vs SOC)进行EFS的分层分析


此外,在CAR-T回输后第3天每μL血液中CAR-T细胞的数量与产品初始T细胞百分比增加显著相关(p=0.0488,图7)。


图7 产品初始T细胞百分比与Axi-cel回输后Day 3血液样本中CAR-T细胞数量之间的相关性


Axi-cel血清药效学特征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

29种血清炎症与免疫调节生物标志物的分析结果显示,大多数生物标志物水平在Ax-cel回输后迅速短暂升高,在7天内达到峰值水平,并在输注后第4周恢复至基线水平(图8)。需要注意的是,白细胞介素-15(IL-15)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-1(MCP-1)水平可在CAR-T细胞回输前清淋预处理后升高。


图8 血清生物标志物与≥3级CRS和NEs之间的相关性分析


多种血清生物标志物[如IL-15、IL-6、铁蛋白、粒细胞-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(GM-CSF)、趋化因子CXC配体10(CXCL10)与干扰素γ(IFNγ)]的峰值(和/或AUC0-28水平),均与≥3级CRS或NEs相关。在部分患者中,血清生物标志物[如细胞间黏附分子-1(ICAM-1)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-1(VCAM-1)]的峰值水平较基线升高≥2倍,与≥3级不良事件的发生相关。在基线与第0天,肿瘤坏死因子α(TNFα)与INTL2R/CD25水平升高也与较高级别的CRS与NEs发生相关。


与此同时,与疗效存在相关性的血清生物标志物较少,IL-10、IL-5与IL-15水平与疗效(如ORR、完全缓解、持续缓解、EFS和PFS)呈正相关,而IL-7、IL-12p40与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B(MIP-1B)与疗效呈负相关。在基线(可选桥接之前的时间点,仅限于糖皮质激素)与第0天(清淋预处理后Axi-cel回输前的时间点),TNFα、MIP-1A、颗粒酶B、MIP-1B、INTL2R/CD25与IL-7水平的升高与疗效降低相关。


此外,在基线及回输后的时间点,较高水平的血清炎症生物标志物与分化程度较高的T细胞,如TCM表型(CCR7CD45RA T细胞)或TEM+TEFF表型(CCR7T细胞)百分比相关,而初始T细胞表型与许多毒性相关的血清生物标志物呈负相关。


单采血T细胞属性与Axi-cel产品中免疫T细胞亚群之间的相关性

单采中的T细胞表型与Axi-cel产品中的免疫T细胞亚群密切相关(图9a-d)。富含 CD27CD28CD8+初始T细胞与客观缓解(p=0.0369)与PFS(p=0.0345)相关,但与CRS(p=0.9619)或NEs(p=0.1319)无关。与ZUMA-1研究相比(n=100),ZUMA-7研究中(n=137)单采血细胞中CD27CD28+初始T细胞亚群百分比更高,表明在早线治疗中更有可能获得更具干细胞样表型的T细胞产物。


图9 单采血T细胞属性与Axi-cel产品属性之间的相关性(A-D)



研究结论

在LBCL二线治疗中,Axi-cel的疗效与安全性与其产品属性相关。CAR-T细胞扩增峰值与临床缓解和不良事件之间具有相关性。Axi-cel的血清药效学特征与其疗效和不良事件相关。单采血和最终CAR-T产品中表达CD27和CD28的初始T细胞表型(CCR7CD45RA+)与更好的疗效、更低的毒性和更早线治疗相关。上述结果支持CAR-T细胞疗法在LBCL患者中早线更获益的观点。



免责声明:本资料为专业医学资料,旨在促进医药信息的沟通和交流,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;任何处方请参考产品最新详细处方资料。本文件可能包含涉及医学情况、健康及治疗方法的信息。相关信息不得用作诊断或治疗,不能替代专业医学意见。


审批编号:NP-NHL-Axi-Cel-2024.3-8 valid until 2026.3


供稿与审核:临床开发与医学部

参考文献:

[1].Locke FL, et al. N Engl J Med. 2022;386(7):640-654.

[2].Locke FL, et al. Lancet Oncol. 2019;20:31–42.

[3].Filosto S, et al. Blood Cancer Discov. 2024;5(1):21-33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





推荐阅读